近年來,國內電影進入了井噴時代,電影業的發展及其迅速,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而從2015年開 始,BAT對電影行業的布局也從幕后走到臺前,他們改變了以往和電影公司資本合作、推出金融項目的方式,直接成立電影公司,親自介入電影行業,重新構建著 電影行業的商業法則。 在今年3月份以后成立的影業公司,母公司都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這些企業通常成立都有10年左右的時間,是老牌的互 聯網企業,大多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領軍者。傳統互聯網企業紛紛不約而同地進軍電影行業,讓行業大潮風起云涌,但這其中仍然隱藏著許多玄機,作為影業的投資 者,不得不去深入探究這一方面的問題。 電影行業是“綠茶婊”? 從市場增長率來 看,根據票房的統計,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增速遠超北美,創下2011年以來最高年度增幅。而 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為246.86億元,漲幅僅為21.41%,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長態勢顯得有些乏力。 其實,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的增長率就明顯放緩,相比過去幾年30%-40%的增速,今年已經是近五年內歷史最低。在上映影片數量增加的情 況下,影市票房增速卻沒有達到預期。可以說,電影行業已經凸顯出了某種結構性過剩的征兆。其實,不僅是國內,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電影行業都或多或少的呈現 出疲軟的態勢。北美市場一直是全球電影產業的領頭羊,代表全球影視發展的最前沿。從北美電影的票房來看,增長率更是低的可憐,今年上半年同樣低于2015 年同期。 表面上溫婉可愛,潛力無限,其實內在卻暗流涌動,不能完全被影業的外表所迷惑。 投資影業,風險不小 投資影業,市場里面隱藏的風險并不小。以近期上映的《封神傳奇》為例,是由阿里影業作為出品方之一參與制作的3D電影。在近期上映兩周過后,票房為2.83億元。而這部歷時3年拍攝而成的電影,投資成本達到5億,因此可以斷定,這部上半年的領銜“大作”必賠無疑。 更夸張的是,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只有3.1,觀眾們潮水般涌來的吐槽,已經可以讓這部電影提前鎖定2016第一“神”片的頭銜,可以說口碑票房雙失。 近期,阿里影業發布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的凈虧損超過4億元。雖然成立已經2年時間,但阿里影業在影視制作領域卻仍然沒有給出完美的答卷。甚至業績大幅 虧損,還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作為跨界進入電影行業的代表,阿里影業雖然背靠母平臺的大平臺,但這并沒有讓其在內容創造上獲得成功。 國外也如此。今年6月上映的院線電影《魔獸》,是由環球影視出品的好萊塢大制作,可以說是今年影響力最大的一部電影。在美國本土上映后,票房僅有少得可憐的4400萬美元,同樣無法收回1.6億美元的制作成本,讓人大跌眼鏡。 投資大潮迭起的背后 在2008年時,平均每部電影的投資在600萬上下,當時國產電影的產量是406部影片,總投資就是24億元,而當年電影票房收入43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大約在25億元左右,這樣計算下來,全行業平均的投入產出比就是1:1。 到了2015年時,全年票房超440億,其中過億票房的影片達到82部,年度排名前10的影片中有7部是國產電影,頭部影片的利潤已經非常可觀。所以, 相比以往,雖然電影行業的整體投入產出比可能并沒有提高多少,但是整體成功的概率已經提高了很多。也就是說,只要在檔期內能夠先拔頭籌,就有可能盈利。 這樣看來,每一部電影的行業外投資(假設其投資目的為獲得回報),就像是一個風險投資的過程。即便電影行業整體低迷,但由于存在一定的成功概率,資本方也愿意進行不斷嘗試。因為,電影投資是否成功,除了必要的專業能力和一定的運氣外,其余就是概率學的因素在起作用。 網絡大電影的崛起,讓低投資、高回報率變得近在咫尺。今年年初上映的《超能太監》,上線兩天就收回成本;去年年底上映的《山炮進城》,以過億的點擊量成為網大冠軍;還有去年上映的《道士出山》,制作成本只有28萬元,累計票房卻達到4億。 網絡大電影由于市場存在開發空間,所以引發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同時,也有院線電影借助品牌制作網絡大電影,延伸收益鏈條的案例。有數據預測,今年網大的數量能達1600部,是去年的2.5倍。既然網大能夠讓屌絲作品逆襲成為爆款,各界自然趨之若鶩。 未來的影業兩級分化 未來的影業趨勢將是如何呢?以阿里影業、騰訊影業為首的影視公司,由于背后資本實力雄厚,能夠借助母公司的資源,因此將更傾向于走大制作的路線,主打大 片、大牌明星、大場面,以運作精品化的院線電影項目為重點。而且,在其母公司的整體布局下,這些企業將會在全產業鏈進行橫向和縱向滲透。 而對于一些互聯網初創企業,或者剛剛涉足影視行業的公司(例如58影業、藍港影業等),初期更有可能采用“取巧”的策略,以相對可控的成本投入影視制 作,從網生內容積累起家,逐步走向大銀幕,一方面降低風險,一方面逐漸熟悉和掌握電影行業“玩法”,為后期打基礎。因此,不同的定位和角色,將會讓參與者 自然形成界限劃分。 “電影社區+票務”模式興起 以Mtime時光網、藍光電影主 的論壇和社區模式,已經被證明能夠積累用戶、產生傳播力,具有很好的社群特性。未來,預計這種基于電影信息和SNS的應用將會不斷出現,為有共同觀影習慣 的群體提供影訊、影片評論、交流的聚集地,并以影片類型、產地等分類條件為基礎,形成諸如美劇社區、高智商影片社區等不同社群。 同時, 電影的票務競爭也會升級。由于目前觀眾對電影仍然是價格敏感的,票價高低以及獲取影票的便捷性成為影響電影消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前期資本的驅使下,也會 形成像百團大戰、打車大戰類似的“票務大戰”,最終讓用戶形成票務消費粘性。其實,BAT激戰在線票務市場的局面,目前已經形成,而未來隨著進入者增多, 將更加激烈。 微電影也來了 相比于院線電影和網大,微電影更能滿足現代人時間碎片 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征。由于時間短、投資小、推廣容易,微電影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就已經能夠為觀眾呈現一個好故事,這位大量閑置的、非一線的導演、編 劇、演員等提供了契機,他們可以借此實現“從網紅到明星”的逆向發展。 并且,目前廣告主對微電影市場的認可與投入也在進一步增強,這給微電影的發展帶了足夠的動力。目前,微電影已經獲得資本的關注,隨著逐步回歸主流文化,將會成為未來工業電影的必經之路。 電影行業是一個市場潛力極大的行業,互聯網公司就是看準了商機,才會瘋狂投資,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其投資熱潮會一浪高過一浪,直到市場飽和。但每 很多行業都會在高潮之后經歷一個瓶頸期,雖然現在提及“瓶頸”還為時過早,但投資影業的時候并不能盲目,站在影視業的風口,也許一頭豬都能飛得起來,但是 要記得拴緊繩子。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