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宣傳片拍攝中即使導演嘗試去延伸畫框空間,也還是會遇到限制的,當企業宣傳片要同時以矩形4:3的畫框比和任何一個寬銀幕規格來播放時,想要把主體放置在邊緣就極具挑戰性了。有時導演為了傳達孤立的感覺,會把一個演員擺放到畫面邊緣,這在4:3比例的畫框中可以達到效果,但若在16:9比例的寬銀幕中就會變成約三分之一的位置。相反地,如果構圖時考慮的是寬銀幕,而最后卻以4:3的畫框比來播放,那么演員可能根本就不見了,除非是采用橫搖縱搖法(pan and scan)(見第3章)的技術。不過,隨著16:9在電影和電視中越來越普及,畫框邊緣的問題也會逐漸得到改善。 畫框的四周邊緣也會帶來另一種限制,特別在人是主要被攝體的情形下。假如拍攝一個人時,在頭頂和畫框上端沒有留下足夠的頭頂空間(head room)的話,觀眾就會覺得怪異。鼻前空間(nose room),有時也稱為視線空間(look space),指的就是畫框中人物所看的方向,以及人物到畫框邊緣的空間。如果一個人看向左方,把這角色放置在畫面右側,就可以在左側留出視線空間,并且使關注點集中到人物所看的方向。如果看向左方的人被放置在畫面左邊,也就是鼻子幾乎要碰觸到左邊的畫面邊緣,此時觀眾注意力反而會集中在人物后方的空間上。 這個大原則也適用于對人物行走或是攝影(像)機跟隨人物動作時的拍攝。傳統處理方式在人物移動的方向留下導引空間(lead roorn),只有在追逐戲中要讓被迫者更接近甚至快碰撞到動作方向的畫框邊緣,這樣有助于提升快要被追上的緊張感。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