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一開始錄制,導演就該發令了,此時美國導演喊的是action(動作),而不是dialogue(對白)! 在現實生活中,“性格”常常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內在品質。但是在微電影中,性格卻是一個人所作所為的結果。 動作常常被知識分子或者影評家所輕視,也許是因為亞里士多德把“奇觀”(spectacle)置于戲劇元素表的最底層之故。亞里士多德把“奇觀”打入冷宮的理由是:“引人入勝的奇觀效果依靠的更多是舞臺工匠的藝術,而不是詩人的藝術。” 戲劇表演只能在真實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中進行,如何在舞臺上表現大幅度和快節奏的動作則一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動作片的主要元素就是追逐。當演員奔跑、騎馬或駕駛汽車、飛機、火箭穿越一個廣袤的空間時,效果總是奇佳。戲劇里沒有類似剪輯的技術,微電影則可以用壓縮、操縱時間的剪輯技巧,讓觀眾產生戰栗、懸疑、恐懼和坐過山車時才會有的那種情感沖擊。相比之下,如果一部戲必須有一個追逐場面的話,在真實有限的舞臺時空里的追逐,其效果自然遠不及電影中令人無比激動的追逐場面。 動作場面通常會成為啟動電影的力量,因為此時的人物關系簡單明了,而且能在瞬間發生轉換。比如在卡通片中,追逐者常常會突然變成被追逐者。 在戲劇中,沖突永遠都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但在電影里,沖突可以發生在人類與大火、龍卷風、火山、地震、隕石和其他任何非人類的力量之間。 追逐是戲劇的基石之一,但它并不僅僅指激烈的身體動作。偵探片里追查兇手,傳統喜劇片里男孩追求女孩,其實都是一種追逐。 一些導演、制片人和監制好像認定動作和性格之間是二元對立的關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就是為什么只要說一個故事是塑造性格的,他們就變得目光呆滯——因為對許多業內人士來說,這種說法就意味著影片會因為缺少動作而乏味。 性格發展和動作段落常常被認為水火不相容。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許多現代電影總是給我們一個動作段落,然后停下,接一段性格發展,之后又急匆匆轉到下一個動作場面。為什么人物塑造就不能與動作場面同時進行呢?《終結者》、《異形》、《黑客帝國》和近來的許多新片都圍繞著一個長長的追逐展開。這些電影之所以能贏得觀眾的喜愛,就因為其性格發展和動作場面齊頭并進,而不是有所偏廢。 一些知識分子,批評家和作家對動作片有成見,其實源于文字之于影像的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在描寫一個動作段落時蕩然無存:除了“在接下來的二十分鐘里,壞蛋將穿越銀河系追殺英雄”,他還能怎么寫呢? 動作直接訴諸視覺,這正是動作片成為美國電影工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的原因——在動作片里,英語電影之于非英語觀眾的語言障礙幾乎不存在。在動作場面里對話少固然是事實,但這并不意味著編劇對動作場面無所作為。它恰恰表明此時編劇所做的貢獻并不在于對白,而在于場面描寫。這也是編劇的一個絕活。 |
最新評論